海軍博物館,是反映中國海軍發展的唯一一座軍事博物館,是人民海軍的歷史高地、精神高地、文化高地。坐落于青島市市南區萊陽路8號,東臨魯迅公園,西接小青島公園,與棧橋遙相呼應,南臨一望無際的大海,北面是著名的青島風景名勝。館內總面積141.1畝,水域225畝,于1989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。
海軍博物館外部景觀
2021年6月,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實現“第一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的重大歷史時刻,海軍博物館完成改擴建,以嶄新的面貌對外開放,全景式展現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,人民海軍70多年的光輝歷程。
海軍博物館設計分室內、海上、陸地三大展區。內部主館為人民海軍的基本歷史陳列,共有四個展廳,面積7000多平方米,分為“艱苦創業、揚帆啟航”、“改革開放、乘風破浪”和“強軍強軍,挺進深藍”三個部分。這些文物共計10000多件,主要展示在黨的堅強領導下,人民海軍在炮火中誕生,戰斗中成長,發展壯大;一路劈波斬浪,縱橫萬里海疆,馳騁遠海,正朝著世界一流海軍的目標闊步前進。
“艱苦創業、揚帆啟航”
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歷經28年的浴血奮戰,新中國的曙光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。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,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——華東軍區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成立。一九五五年四月十四日,北京成立了海軍領導機構。在中共中央、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領導下,人民海軍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革命精神,堅持邊作戰、邊建設、邊發展,著力建設一支現代化、高攻防力、近海作戰力量,大力發展海軍航空兵、潛水艇、快艇等“空、潛、快”為主的作戰力量,勝利實現解放沿海島嶼、反攻防力、抗擊美艦、潛艇等“空、潛、快”為主的作戰力量,勝利地解放沿海島嶼反襲擾反偵察、抗擊美艦入侵、收復被占領島嶼等作戰行動。逐步形成了從海上到空中、從水面到水下、從海岸到島嶼的較為完整的國防體系,為海軍建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“改革開放、乘風破浪”
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。隨著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,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,人民海軍緊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,深入貫徹鄧小平理論、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,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,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指導,逐步形成一支全面捍衛國家主權、維護國家海洋利益、應對多種安全威脅、實現多樣化軍事目標的現代化海上力量。
“強國強軍、挺進深藍”
海上艦艇展區面積40000余平方米,建有3座碼頭6個泊位,主要展陳毛主席乘坐過的長江艦(舷號53-219),中國第一艘驅逐艦鞍山艦(舷號101)、第一艘國產驅逐艦濟南艦(舷號105)、參與南沙海戰的國產第一艘防空護衛艦鷹潭艦(舷號531)、第一艘核潛艇長征1號艇(舷號401)、第一艘試驗潛艇長城200號艇(舷號200)等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功勛艦艇。
陸上裝備展區占地面積13000余平方米。主要展陳人民海軍創建以來曾服役的小型水面艦艇、海軍航空裝備、海軍陸戰裝備、海軍岸防裝備。主要展陳有:萬山海戰中榮立集體大功的解放號功勛艇炮艇;人民海軍第一次海上大閱兵時,周總理乘坐的榮譽艇-245號木殼魚雷快艇;曾保障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大將參加各種活動,執行運送搶險救災人員、物資和國際友人等重要任務的伊爾-14型飛機;參加過援越抗美防空作戰的功勛炮;曾廣泛裝備海軍陸戰隊和西沙等守島部隊的T-34坦克;用于封鎖港口和海上航線,機動打擊大中型水面目標的YJ-62A岸艦導彈發射車等具有重大意義的海軍武器裝備。這些武器裝備先后在解放沿海島嶼、保衛海疆安全、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等任務中發揮過重大作用。
版權聲明: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,目的在于傳播,如需轉載,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,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;凡本文章所發布的圖片、視頻等素材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僅供學習與研究,如果侵權,請提供版權證明,以便盡快刪除。
020-84317499
廣州德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專業從事于辦公室裝修設計,展館展廳裝修設計,歡迎來電咨詢!
粵ICP備08126626號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COR